機場三字代碼和四字代碼區(qū)別(一文詳解國際空運機場三字碼)
平時大家坐飛機時經(jīng)常會看到一組三個字母的縮寫,代表每一個機場。
而在一些模擬飛行愛好者眼里,對于機場則有另外一種四個字母縮寫的代號。
三字碼是IATA(國際航空運輸協(xié)會)給機場編制的代碼,而四字碼是ICAO(國際民航組織)給機場編制的代碼。
IATA和ICAO是兩個不同的國際組織,通俗一點的解釋就是IATA的三字碼是給賣票的用的,ICAO的四字碼是給開飛機的用的。
雖然ICAO作為官方組織比IATA行業(yè)協(xié)會更加具有權(quán)威性質(zhì),但是因為IATA涉及的票務和大眾接觸更多,所以IATA的三字碼更廣為人知。
文中開頭的IATA標志你一定在眾多第三方票務公司的機票訂單上見過。
而ICAO作為政府間組織,影響力也非常大,比如現(xiàn)行的護照機讀標準就是由該組織制定。
事實上絕大多數(shù)旅客也就知道三字碼,打印在登機牌上和行李條上的都是這個碼,一般只有飛行愛好者才會去接觸并了解四字碼。
如下圖,大阪關(guān)西機場官網(wǎng),機場運營方直接將KIX作為自己的logo。
如下圖,揭陽潮汕機場航站樓前的雕塑直接使用了三字碼。
里程票利器——距離計算工具gcmap(高潮地圖)里面同時支持三字碼和四字碼。
再說說三字碼怎么來的。
通常三字碼就是簡單的城市名字母縮寫,比如SHA就是Shanghai的前三個字母,又如SIN=Singapore,SYD=Sydney,以及HKG=Hongkong等等。
還有用機場人名縮寫的,比如CDG=Charles de Gaulle Airport,JFK=John F. Kennedy International Airport。
浦東機場也是用的機場名稱縮寫,只不過PUD或PUG或PVD都已經(jīng)被“搶注”了,所以只能用PVG了。
建的晚就是吃虧啊,不知成都新機場會用啥名字。
因為國內(nèi)很多城市曾經(jīng)用過威妥瑪、郵政式等舊式拼音的地名,所以在三字碼上也留下了印記。
正因為Peking所以才是PEK而不是BEJ。
其他的還有以下例子,看了你就明白這些不按現(xiàn)行漢語拼音來的三字碼是咋回事了:。
CAN - 廣州 - CANton。
NKG - 南京 - NanKinG。
TAO - 青島 - TsingtAO。
FOC - 福州 - FOoChow。
KWL - 桂林 - KWiLin。
KWE - 貴陽 - KWEiyang。
CKG - 重慶 - ChungKinG。
CTU - 成都 - ChengTU。
TSN - 天津 - TientSiN。
SWA - 汕頭 - SWAtow。
TNA - 濟南 - TsiNAn。
KHN - 南昌 - KiangHi(江西)Nanchang。
CGO - 鄭州 - ChenGchOw。
LHW - 蘭州 - LancHoW。
KOW - 贛州 - KanchOW。
除了民航領(lǐng)域,舊式拼音在傳統(tǒng)品牌如青島啤酒,老牌院校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Tsinghua)都在繼續(xù)使用。
另外對于一城市多機場,IATA也給城市分配了代碼,便于票務處理,如北京=BJS,紐約=NYC等等。
瑞士巴塞爾機場,由于地處三國交界處,有三個代碼:BSL、EAP、MLH。
加拿大境內(nèi)所有機場都是Y開頭,比如多倫多YYZ、溫哥華YVR,所以才會有運城bug。
這是真實的故事:。
因為加拿大境內(nèi)機場三字碼都是Y開頭,偷懶的加航程序員想當然把若干Y開頭的機場代碼都當成是加拿大國內(nèi),其中包括運城YCU。
于是就有加拿大經(jīng)北京中轉(zhuǎn)到運城的票,收的是加航國內(nèi)航線的費用……。
某些機場改名后,三字碼未動,留下了歷史的痕跡。
比如臺州機場原名黃巖機場HYN,張家界機場原名大庸機場DYG等等。
更多機場命名的來歷請查詢:漲姿勢 | 全國各個機場名稱的來歷。
PKX呢,大概就是PeKing daXing的縮寫了。
不足的地方就是和PEK真的挺像的,估計看花眼跑錯機場的人不會少。
而像上海SHA和PVG就不存在容易混淆的問題。
這不是笑話:。
韓國仁川機場(ICN)代碼和中國銀川機場(INC)很像,兩個地名發(fā)音也很類似。
于是銀川機場隔三差五都會碰到一頭霧水的韓國旅客抵達。
如果你的名字是三個漢字組成,不妨搜一搜名字拼音縮寫能不能搜出一座機場來,以便有朝一日能到該機場一游。
接著說說ICAO分配的四字碼。
四字碼是嚴格按地區(qū)劃分的,如中國大陸、朝鮮、蒙古都是Z開頭;日本、韓國、菲律賓、臺灣省都是R開頭;香港特區(qū)、澳門特區(qū)和部分東南亞南亞國家都是V開頭。
Z下面又會根據(jù)不同的飛行情報區(qū)進行劃分。
比如沈陽飛行情報區(qū)內(nèi)的機場都是ZY開頭,北京飛行情報區(qū)ZB開頭,上海飛行情報區(qū)ZS開頭,廣州飛行情報區(qū)ZG開頭,蘭州飛行情報區(qū)ZL開頭,武漢飛行情報區(qū)ZH開頭,烏魯木齊飛行情報區(qū)ZW開頭,三亞飛行情報區(qū)ZJ開頭。
比較特殊的是昆明飛行情報區(qū),云南省內(nèi)是ZP、川渝黔藏是ZU開頭。
通常某個飛行情報區(qū)所在城市的機場就是老大了,同一字母重復到底,比如上海虹橋ZSSS、廣州ZGGG、蘭州ZLLL、烏魯木齊ZWWW、武漢ZHHH、成都ZUUU(四川航空的3U代碼據(jù)說就是根據(jù)這個來定的)、昆明ZPPP。
香港則是VHHH,新加坡是WSSS。
但是首都機場卻不是ZBBB,因為ZBBB被民航局占用了,首都機場只能用ZBAA,而AA也更加體現(xiàn)No.1嘛,就像區(qū)號010,身份證110,邊檢章編號001一樣。
同樣成田是RJAA。
其他機場命名也沒太統(tǒng)一的規(guī)則,比如浦東ZSPD還算容易理解的。
ZSAM是什么來頭?原來是廈門,廈門的閩南語拼音是Amoy。
美國本土機場的ICAO四字碼最偷懶,直接在三字碼前面加K,比如洛杉磯KLAX、亞特蘭大KATL,方便省事。
加拿大也一樣,直接加C了事。
北京大興機場的四字碼是ZBAD,去掉Z的話,BAD?為啥不用ZBAB緊跟ZBAA?。
最后平時大家熟悉的航司的兩位代碼如CA、MU等,也是由IATA分配的。
而ICAO也另外有一套給航司的三位代碼,如CA就是CCA,MU就是CES,CZ就是CSN等等,flightaware、flightradar24等飛行軌跡網(wǎng)站都用這個,有興趣可以自行查詢。
本文內(nèi)容根據(jù)網(wǎng)絡資料整理,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金鑰匙跨境贊同其觀點和立場。
轉(zhuǎn)載請注明,如有侵權(quán),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