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華人美國賣家背景各異,但大部分是資深大賣。
分布在美國不同的核心城市里。
有的在紐約,已經經營了亞馬遜電商10年;有的在洛杉磯,經營廚房用品,年銷售額600萬美金;有的在亞利桑那州,成本相對低廉,還是高科技飛行器中心,坐著專業(yè)零件雜貨大賣。
那么作為美國本土賣家的對比中國賣家,肯定存在優(yōu)勢和劣勢的,這個也是大家非常想了解的地方!接觸了差不多幾十位美國本地大賣后,總結出美國賣家和中國賣家對比,優(yōu)勢和劣勢主要集中下面幾點:優(yōu)勢:測評人的資源,海外倉場地,產品趨勢,資金貸款。
劣勢:稅務成本,運營成本,技術能力,平臺資源整合能力;下面詳細解讀一下美國賣家的優(yōu)勢!美國本土賣家可以借助當地經銷商降低備貨成本,借助自有倉庫降低滯銷庫存長期倉儲費風險。
相比于國內賣家需要備貨發(fā)貨到美國承受銷售前期的資金壓力,不少美國本土賣家可以到當地經銷商進行按需入貨,在自己的倉庫進行一些必要的包裝改動再發(fā)貨到亞馬遜FBA倉。
這對于早期測試產品銷量可以降低備貨成本和風險,萬一出現滯銷也能把貨返回自有倉庫進行重新?lián)Q標,再次入倉,或通過eBay、線下批發(fā)等渠道銷售。
所以美國賣家“快速打爆款”的訴求沒有國內賣家強烈,可以“忍受”產品花更長的時間提升排名。
對于國內賣家來說,資金快速周轉尤為重要,所以幾乎都與時間競爭,希望能快速把排名做起來。
美國本土賣家在產品設計和品牌會下大力氣。
重視產品設計,重視品牌,這是大部分美國本土賣家的運營共識。
美國本土賣家的優(yōu)勢是理消費者近,能更快洞察需求,進行產品設計和迭代,并形成品牌。
這次來的美國賣家,就有非常好的產品設計意識。
在運營手段遠沒有國內賣家豐富的前提下,他的品牌是所在細分類目的Best Seller。
美國本土賣家對接亞馬遜溝通、獲取類似VC賬號等高權限賬號邀請更容易。
美國賣家與亞馬遜客戶管理團隊的溝通,是比較直接和方便的。
同時,他們獲取高權限賬號邀請,似乎也比國內更容易。
與三位賣家交流,其中2個有美國VC賬號,而且還有開通多國VC賬號的邀請。
這讓國內很多希望獲得VC賬號權限的賣家,羨慕不已。
點擊這里了解亞馬遜VC賬號申請方法>>美國本土賣家融資相對更容易。
國內亞馬遜賣家,如果年銷售額不到億級,或者沒有土地等抵押物,或沒有創(chuàng)投融資等背景,很難向銀行借款作為資金周轉。
但在美國,由于財務規(guī)范做得比較好,賣家是比國內同行更容易獲得銀行貸款支持的。
對于電商行業(yè),尤其旺季前夕,做得越大越缺錢,低利率融資是非常必要的。
這方面,美國賣家相對更有優(yōu)勢。
同時,美國賣家和中國對比也有下面的難點!在美國,員工成本高,倉庫成本高,可以聘用的電商人才少。
一位賣家給我們舉例,他在洛杉磯,一位員工的月薪是3000-3500美元,而且只能做很基本的事情,在流量運營這端,他只能靠自己單打獨斗。
相比國內,雖然目前深圳廣州的工資仍在上漲,但人力成本支出大約只有洛杉磯的一半,而且運營能力普遍要比美國同行好很多。
美國本土賣家運營手法相當缺乏,站內站外上排名的手段很少。
國內亞馬遜電商在短短幾年里,運營體系可以說已經發(fā)展地非常完善了,而且各種站內站外運營手法,資源配套,十分完善。
相比較而言,大部分美國本土賣家的打法真的很初級。
我之前曾經和一位亞馬遜西雅圖總部的員工溝通過。
亞馬遜內部是鼓勵員工自己開店來體驗公司產品的,還免月費。
但哪怕是員工開的店,他們發(fā)現自己都賣不過國內賣家,銷售量往往都比較慘淡。
美國缺乏電商學習氛圍和行業(yè)資訊分享。
在美國,電商對比人工智能、云計算等行業(yè)只能算是一個不那么先進的行業(yè),所以學習氛圍、資訊交流分享對比國內都是比較弱的。
與其中的賣家交流,都感慨自己在當地很多信息都沒法及時了解。
深圳、廣州成了全球跨境電商行業(yè)的“求學圣地”。
美國供應鏈和運營服務產業(yè)鏈條不夠完善。
亞馬遜上銷售的大量商品,都產自中國。
國內賣家天然地離貨近,而美國賣家能掌控設計,但對于制造端,都得依賴國內的供應鏈,很多時候并不能與供應鏈及時快速地配合。
相關的產業(yè)鏈配套,如拍照、視頻制作、物流等等,美國的成本都比較高,也不夠豐富。
不得不說的是,相對而言,中國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實在太勤奮了。
美國的員工到時到點就會下班。
而在中國,大部分亞馬遜電商公司都是一周六天制或單雙周制,晚上經常是7、8點以后才下班,深夜還有很多跨境電商人在電腦前和老外對接。
其中一位賣家忍不住說了一遍又一遍,全球電商的未來,在中國。
本文內容根據網絡資料整理,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金鑰匙跨境贊同其觀點和立場。
轉載請注明,如有侵權,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