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買家試圖逃離亞馬遜了嗎(亞馬遜賣家尋找其他跨境電商平臺)
除了試圖解封被凍結的資金外,被封號的中國賣家還在尋找其它跨境電商平臺,這樣他們就不會過度依賴亞馬遜平臺。
中國賣家已經占亞馬遜所有賣家的一半以上,有海外數據統計,超過63%的第三方賣家來自中國大陸或香港。
相比之下,來自美國的賣家僅占所有第三方賣家的34.8%。
據估計,亞馬遜上有1500000名活躍賣家。
因此,通過簡單的計算,亞馬遜上可能有近百萬的中國第三方賣家。
且據ecommerceBD預計,到2023年亞馬遜中GMV將達到2380億美元,而中國賣家占亞馬遜總GMV的比例也將進一步增加,預計占比為28%,預估約666億美元。
這就意味著每四位亞馬遜賣家中就有一位是中國賣家。
亞馬遜評論是影響消費者在亞馬遜上做出購買決定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這也是中國賣家最常濫用的策略之一。
近年來,亞馬遜一直將重點放在中國賣家身上,只要違反平臺規(guī)則,亞馬遜就有可能給更多賣家封號,以證明自己正在盡最大的力量來監(jiān)管平臺上的評論操縱者。
不過,雖然有規(guī)則的明令禁止,但規(guī)則制定本身是否公平、明確,對于規(guī)則做出解釋的主動權都掌握在亞馬遜手中,而同時亞馬遜自身也恰恰能從該行為中獲利。
封號、關店、資金凍結、貨物積壓、被迫破產……行業(yè)接連上演的危險信號,讓沒有被封號的賣家也同樣倍感壓力,紛紛出走,選擇建立自己的獨立站,或是轉向其它平臺。
但成功逃離亞馬遜,并不意味著危險與挑戰(zhàn)不會存在。
因為確實存在違規(guī)行為,選擇訴訟的中國賣家依舊難以擺脫“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被動局面,原本的勝算也因此大打折扣。
本文內容根據網絡資料整理,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金鑰匙跨境贊同其觀點和立場。
轉載請注明,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