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是全球第11大電商市場,全年在線銷售收入為310億美元。
據(jù)Statista報告顯示,澳大利亞電商市場在未來幾年仍然會保持擴張趨勢,復合增長率將達到5%。
澳大利亞跨境電商市場的未來前景是相當可觀的,那么澳大利亞電商平臺有哪些呢?中國賣家開拓澳大利亞市場是該選擇平臺,還是選擇獨立站呢?。
澳大利亞電商平臺有哪些?eBay澳洲站。
eBay是澳大利亞最受歡迎的電商平臺,自1999年以來就一直占據(jù)著澳大利亞電商的頭把交椅。
即便后來陸陸續(xù)續(xù)產(chǎn)生了多個競爭對手,不過都未能撼動其在澳大利亞電商的地位。
eBay澳洲站月訪問量達到了6950萬次,毫無疑問流量方面是非??捎^的,但同時競爭也非常激烈。
eBay澳洲站85%是國際賣家,其中絕大多數(shù)賣家都來自中國,35%的Top賣家也來自中國,所以新手賣家想要出頭是比較困難的。
亞馬遜澳大利亞站。
亞馬遜澳大利亞站點開設的時間比較晚,2017年才正式上線。
因此雖然亞馬遜澳大利亞站點發(fā)展的速度很快,但在訪問量方面還是遠遠低于eBay。
亞馬遜澳大利亞站點的月訪問量大概在3730萬次,大概只有eBay澳洲站的一半左右。
Catch。
Catch是澳大利亞最大的每日交易網(wǎng)站,在2017年也推出了電商網(wǎng)站。
雖然與亞馬遜澳大利亞站點是同一年開設的,不過發(fā)展速度較慢,仍處于起步階段。
Catch用戶會比較喜歡折扣商品,因此具有價格優(yōu)勢的賣家在Catch上會有比較好的發(fā)展。
Kogan。
Kogan是澳大利亞本土最著名的電平臺之一,Kogan最初是以銷售電視為主的,后來陸續(xù)擴展到其他的品類。
Kogan月訪問量在985萬次左右,雖然訪問量會比較低,但競爭也沒那么激烈。
Woolworth。
Woolworth是澳大利亞超市巨頭,為了與其他電商平臺展開競爭,Woolworth在今年收購了在線零售商MyDeal 80%的股份。
Woolworth月訪問量在2200萬左右,品類涉及家庭、美容、嬰兒產(chǎn)品等等。
Trade Me。
Trade Me是新西蘭最大的拍賣和分類網(wǎng)站,Trade Me有兩個站點,一個是新西蘭,另一個則是澳大利亞站點。
注冊Trade Me必須要有澳大利亞或新西蘭的地址。
溫馨小貼士:電子類產(chǎn)品在Trade Me上,基本上只有新西蘭本地賣家才能獲得認證。
所以該品類的賣家,首先要排除這個電商平臺。
獨立站。
獨立站也是澳大利亞人線上購物的主要渠道之一,相較于電商平臺,獨立站的優(yōu)勢就在于不需要傭金、不受平臺規(guī)則限制,同時可以積累自己的客戶資源和品牌。
我們獨立站不僅可以快速搭建品牌官網(wǎng),并且是免傭金的,只收取年費。
同時我們已經(jīng)鏈接了上下游合作伙伴,包括主流的營銷平臺、支付企業(yè)、ERP系統(tǒng)等,能夠幫助賣家快速實現(xiàn)閉環(huán)運營。
澳大利亞市場前景廣闊,賣家如果想要開拓,就要盡快選定渠道,展開業(yè)務,才能搶占先機。
本文內(nèi)容根據(jù)網(wǎng)絡資料整理,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金鑰匙跨境贊同其觀點和立場。
轉載請注明,如有侵權,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