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更好地讓群眾買到心儀的進口商品,我國對公民通過跨境電商購買一定額度的進口商品減免一部分稅收。
從2019年1月1日起,我國對公民通過跨境電商購買進口商品的單次限額和年度交易限值也作了調整,個人的單次限額由2000元提高至5000元,年度的限值由20000元提高至26000元。
而近年來,卻有一些不法分子卻通過盜取公民個人身份信息,同時非法侵占消費者通過跨境電商購買進口商品的額度,采用 “刷單”走私的方式牟取不正當利益。
“刷單”已經變成新型的走私手段,走私團伙為了更好地牟利,虛構消費者信息,將偽造的訂單、支付單和物流單信息推送給海關,惡意侵占消費者通過跨境電商購買進口商品的額度即公民合法的境外購物稅收優(yōu)惠。
一般來說,如果公民的信息被刷單公司用作走私、偽報貿易方式進行進口貨物,公民往往是不知情的。
這種情況下,公民的正常額度就會被這些刷單公司的違法額度占用,而當他需要正常購買的時候,卻沒有額度了,個人的利益在不經意間間就受到損害。
那么怎樣才能防止個人信息被不法分子盜取,跨境電商進口商品額度被占用呢?目前消費者可以通過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查詢個人年度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個人額度功能,實時監(jiān)控自己的額度使用情況和消費詳情,如發(fā)現有被盜用的情況,可及時向海關反映申訴并報警。
該功能是中國電子口岸在2016年面向全體社會公眾推出的公共服務,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則是重要的官方查詢平臺。
本文內容根據網絡資料整理,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金鑰匙跨境贊同其觀點和立場。
轉載請注明,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