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運航線形態(tài)
在海運領域,航線形態(tài)多種多樣,不同的形態(tài)有著各自獨特的特點和優(yōu)勢。
了解這些航線形態(tài),對于航運從業(yè)者、物流規(guī)劃者以及貿易商等都具有重要意義,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選擇合適的運輸路線,優(yōu)化物流成本,提高運輸效率。
一、點 — 點航線點 — 點航線是連接兩個港口,如 A、B 兩港,進行往返運輸的航線,像大連 — 釜山航線。
隨著集裝箱船舶大型化,為提高箱位利用率,又衍生出兩端港航線。
同一虛線范圍內的港口可視為一個虛擬大港,即端港,船舶在端港的貨量分批次在不同實際港口裝運,目的港同理。
遠東 — 歐洲航線就屬于這種類型。
二、樞紐 — 輻射式航線此航線又稱干支配合航線,以樞紐港間的干線航線為骨干,以樞紐港與周邊喂給港的輻射支線為補充,構成海上運輸網絡。
干線由大噸位集裝箱船航行,掛靠貨運量大、位置佳的樞紐港;非樞紐港貨流量小,通過支線運到樞紐港中轉。
新加坡、香港、釜山等港口憑借此航線吸引大量境外中轉集裝箱。
三、鐘擺式航線船舶從中間港群出發(fā),先向東到東港群裝卸,再擺回中間港群,接著向西到西港群裝卸,最后擺回中間港群完成一個周期,如歐洲 — 北美 — 遠東航線和歐洲 — 遠東 — 北美西海岸航線,分別簡稱巴拿馬鐘擺航線和遠東鐘擺航線。
其優(yōu)勢是覆蓋面廣、箱位利用率高,但航線長,需投入較多船舶。
四、環(huán)繞式航線在選定港口依次停靠,一般一個航次每個港口僅掛靠一次或兩次。
該航線只有去程,能處理貨流不平衡問題,提高箱位利用率,還可增設反向航線縮短運行時間,因貿易不平衡,正反向可選擇不同港口,遠東 — 北美航路上很多航線為此種類型。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航線形式常結合使用,比如樞紐輻射式航線的干線航線可能是點 — 點航線、鐘擺航線或環(huán)繞式航線等。
本文內容根據網絡資料整理,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金鑰匙跨境贊同其觀點和立場。
轉載請注明,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