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B條款下,發(fā)貨人需知的費用清單
在海運中,當成交方式為FOB(Free On Board,離岸價)條款時,發(fā)貨人(賣方)應承擔的費用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起始港本地費用。
起始港本地費用涵蓋了貨物從倉庫提取到裝船前的所有相關成本,也被稱為人民幣費用。
這些費用具體包括:。
提貨費:從倉庫或工廠提取貨物所產生的費用。
裝箱費:將貨物裝入集裝箱時所產生的費用。
港口附加費:港口為了維持運營而收取的額外費用。
提單費:由船公司或船代收取的費用,用于制作提單。
艙單錄入費:將貨物信息錄入艙單系統(tǒng)所產生的費用。
碼頭操作費(THC)或原產地附加費(ORC):碼頭為了處理貨物而收取的費用,或者原產地為貨物出口而附加的費用。
鉛封費:對集裝箱進行鉛封時所產生的費用。
報關費:向海關申報貨物進出口所產生的費用。
此外,還包括港安費、港雜費等費用。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像美國的AMS(Automated Manifest System,自動艙單系統(tǒng))或歐盟的ENS(Entry Summary Declaration,入境摘要申報)等艙單申報費用,由于是在裝船前發(fā)生的,也歸屬于賣方責任范圍內。
可能產生的額外費用。
船貨銜接不當的費用:。
空艙費:如果發(fā)貨人沒有及時裝柜入港上不了船,那么將產生空艙費,由發(fā)貨人承擔。
滯期費:同樣由于發(fā)貨人原因導致的船舶滯留,將產生滯期費。
超期箱使費:如果備貨裝柜太早,超過規(guī)定時間,將產生超期箱使費。
倉儲費:備貨裝柜太早還可能導致倉儲費增加。
指定貨代費用:指定貨代可能會加收操作費以及其他額外費用。
這部分費用往往高于普通貨運代理的費用,但由于發(fā)貨人和貨代之間沒有直接的合同關系,一般沒有商討的可能。
目的港無人提貨產生的費用:如果貨物到達目的港后,收貨人沒有支付運費或未提貨,承運人可能先向收貨人請求支付,無果后會轉向發(fā)貨人請求支付。
這些費用可能包括承運人的運費、目的港滯箱費、滯港費等。
貨損賠償:如果貨損是因為發(fā)貨人在包裝、檢驗柜子不仔細或其他上船前特殊情況等引起的,發(fā)貨人對貨損是有一定責任的,需協(xié)商處理,承擔相應賠償。
在FOB條款下,發(fā)貨人需要承擔的費用不僅包括起始港本地費用,還可能包括因各種原因產生的額外費用。
因此,發(fā)貨人在簽訂合同時應充分了解并考慮這些費用,以避免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本文內容根據網絡資料整理,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金鑰匙跨境贊同其觀點和立場。
轉載請注明,如有侵權,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