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黑洞定律?賣家如何抉擇?
亞馬遜一年中都會有大量的新買家涌入這個市場,而老的賣家也在慢慢淡出這個市場。
最近業(yè)界似乎掀起了一股賣貨的熱潮,很多賣家開始甩賣自己的賬戶,轉而投資其它行業(yè)。
還有不少服務商反饋近段時間賬號賣得越來越難,整體價格跳水。
在去年的疫情中,服務商們在推廣上鋪天蓋地,大肆宣傳亞馬遜“遍地黃金”,每個人都可以淘到一桶金。
在這股熱潮中,不少外行蜂擁而至,其中不乏淘寶、天貓等平臺的電商從業(yè)者,各路人馬紛至沓來。
很多新賣家大走淘系、拼系路線,刮起了低價格內(nèi)卷畸形風,不少賣家無奈被套,也造成了不斷壓縮利潤、蠶食利潤的尷尬局面。
這次的情況下,也沒有人會懷疑越來越多的賣家會選擇離開。
如今,亞馬遜網(wǎng)站,像黑洞一樣,表面上蘊藏著無數(shù)機遇,但事實上,機會正在迅速消失。
4~6月份對于很多非季節(jié)性的賣家來說是淡季,這期間很多人都會感到惶恐不安,但是旺季一到,信心又會迅速上升,這樣的行情就循環(huán)下去了。
亞馬遜強大的算法機制為很多沒有基礎的普通賣家提供了機會,讓他們可以在相同的起點與品牌商競爭,甚至是一般的賣家,只要一刷“猛”字,實際上就能賣得比很多品牌的商家好。
不過有點諷刺的是,亞馬遜在美國投放的廣告數(shù)量正在不斷增加。
但總體流量并未顯著增加,因此亞馬遜投入維護流量的成本增加了誰?一定會有源源不斷的“活韭菜”涌入。
亞馬遜的核心業(yè)務就是讓“足夠多的高質(zhì)量、低價格的商品”進行“充分、飽和的競爭”。
同時,零售企業(yè)也面臨著一場價格戰(zhàn)的誘惑,零售企業(yè)最終將回到低利潤的戰(zhàn)場。
很多賣家背負巨大的競爭壓力,以微薄的利潤,在快速變化的市場中相互廝殺,在痛苦中退出,尋找下一次爆發(fā)。
所謂危機,危中有機,機會常常也與風險相伴,很多在紅利期一帆風順的人,面對當前這個風險和機會并存的市場難以適應。
除了少數(shù)頂尖的實踐者能夠從容應對,其他中下游賣家也不得不被迫在這股潮流中與時代共舞。
對于很多賣家來說,做亞馬遜的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現(xiàn)在大勢所趨,有些人選擇了激流勇進,有些人選擇了開辟新的賽道,而不論走哪條路,都要謹慎抉擇,以免最后的竹籃打水一場空。
本文內(nèi)容根據(jù)網(wǎng)絡資料整理,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金鑰匙跨境贊同其觀點和立場。
轉載請注明,如有侵權,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