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及北美跨境電商
在全球,中美絕對算得上是互聯網經濟體的“雙子星座”。
據美國商務部統(tǒng)計2015年中國首次超過加拿大成為美國最大的貿易伙伴,中美雙邊貨物進出口額為5980.7億美元,占美國全部進出口額的比重為 15.7%。
根據 KPCB 報告,北美電商市場占全球電商交易的1/3,每年增長速度在15%,在線占總零售的 10%,而增長曲線尚未出現任何放緩跡象。
美國電商市場 2016 年估計銷售額將達3500億美元,最大的500家電商市場份額占 84%,Amazon就獨占四成份額。
美國電子商務的銷售額在2017年有望達到3800億美元,而加拿大屆時也能達到440億美元。
根據 Internet Retailer的數據報告,美國第三方市場的交易量已經高達 1000億美元,總量也相當驚人。
亞馬遜的GMV 已經是其他另外9家平臺 GMV的兩倍,FBA倉配與Prime會員助其一騎絕塵。
北美占據了 Amazon 全球業(yè)務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擁有大批穩(wěn)定的、具有較高消費能力的 Prime 會員,是全球賣家業(yè)務發(fā)展的主力市場。
但各個平臺的貨品差異正在趨向縮小,曾經 Sears最流行的品類是草坪和園藝、 Newegg 的3C 產品、Esty的手工制品等,他們也在努力擴展賣方品類。
而近期 Walmart 斥巨資收購剛起步的第三方電商平臺 Jet.com,顯示出這個零售業(yè)老大對電商市場不計代價的押注。
美國不僅電商平臺發(fā)達,支付、物流體系也最為先進,三大快遞巨頭壟斷包裹派送,專線或海外倉尾程都還需要依靠他們,而中美郵政雙邊共創(chuàng)的e郵寶,覆蓋范圍廣、性價比高、時效可靠,是跨境電商的主要物流通道和明星產品。
2016年2月美國總統(tǒng)簽訂了一項新的法案,將美國郵遞進口商品的免稅額度翻了四倍,提高到了800美元,而加拿大的免稅額度只有20加元。
這進一步刺激了美國消費者通過跨境電商平臺進行網購,包裹進口量大幅增加。
在免稅額度內,消費者無需支付美國進口關稅,降低了中國賣家出口貿易成本;物品無需辦理進口正式報關手續(xù),減少了繁雜的單證流程,加速美國進口海關清關程序及門到門總體轉運時間,提高賣家賬戶物流表現;賣家可以更好地管理供應鏈和控制庫存成本,將價值更高的貨物用更多國際直發(fā)的模式進入美國市場。
雖然最近美國一直呼吁制造業(yè)回歸,但中美經濟貿易方面有著很強的互補性,一個制造、一個消費,其國內市場所需要的日用消費品主要靠進口,從服裝、家居、玩具到小五金、家電等,消費品進口需求量都很大。
對于未來,Forrester研究公司預計到 2020年,美國線上瀏覽并購買商品的消費者數量將達到2.7億(2014年美國人口為3.19億),交易總量將達到5230億美元,主要的活躍人數將轉向移動端。
本文內容根據網絡資料整理,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金鑰匙跨境贊同其觀點和立場。
轉載請注明,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