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貿易資金風險及防范措施
在跨境貿易中,進口人或出口人中至少有一方是以外幣計價的,但外匯匯率又處于變動之中,為此參與貿易的一方就一定會承擔匯率跌落的風險。
另外,自國際貨物買賣合同成立以后,貨物的價格或原材料都可能發(fā)生很大的變化,參與貿易的一方就必須承擔由價格升降引起的風險,如匯率風險、利率風險及價格風險。
那么,在跨境貿易中應該如何進行此類風險的防范呢?1.采取穩(wěn)定的費用結算貨幣在跨境貿易中,盡量將本國的貨幣作為計價、結算的貨幣,由于本國貨幣一般不存在貨幣匯率問題,不會涉及貨幣兌換等情況,幾乎不存在外匯風險。
但是,人民幣當前能夠使用的國家并不多,所以一般不會將人民幣作為計價、結算的貨幣。
對此,就需要選擇匯率較為穩(wěn)定的貨幣作為計價、結算的貨幣,最好選擇具有一定通用性、國際性的貨幣,一方面能夠防止貨幣的匯率變化,另一方面能夠保障貨幣的兌換自由性、便利性,如歐元、美元等。
在實際情況中,人民幣目前并不是可自由兌換的貨幣,但是人民幣已經可以作為結算貨幣。
例如,如果我國進出口企業(yè)使用人民幣進行結算、計價,那么幾乎所有的外匯風險都將被拒之門外;如果使用美元、歐元等較為普遍的貨幣進行計價、結算,雖然仍然存在一定的風險,但是這些風險所形成的威脅并不會很大。
2.進出口巧選“硬”“軟”企業(yè)在簽署跨境貿易訂單時,訂單費用的支付方式需要盡可能地選擇“出軟、進硬”的方式。
因為硬幣的價值不易貶值或匯率波動,相反軟幣的價值無法固定。
所以,在出口貿易合同中,應盡可能地選取硬幣作為計價、結算的貨幣,而對于進口貿易來說,則應盡可能地選擇軟幣作為計價、結算的貨幣,這樣能極大程度地降低企業(yè)的匯率風險。
除此之外,在國際上向外借款時也需要使用這種方式,即在向外支付費用、利息時應盡可能地選擇軟幣,而在向外收取利息時則盡可能地選擇硬幣。
3.選擇科學的結算方式對于進出口企業(yè)而言,可以通過推遲結算時間或提前結算時間來降低外匯風險。
在合同生效之后,企業(yè)需要盡可能地追蹤預計收取或支付的貨幣本幣匯率的變化,按照對外匯匯價的預計變化情況,適當?shù)卣{整外匯費用的收取、支付時間,從而降低外匯風險。
例如,在出口業(yè)務當中,如果計價貨幣的匯率在近期內呈現(xiàn)上升的趨勢,則可以在合同規(guī)定的時間內,盡可能地延長貨幣交付時間,或者向對方企業(yè)提供一些有利條件,延長出口貿易的收匯時間。
反之亦然,如果計價貨幣的匯率在近期內呈現(xiàn)下跌的趨勢,則可以在保障貨物裝運的同時適當提前貨幣交付時間。
而對于國際進口貿易,則需要反向操作。
除此之外,外貿企業(yè)在進出口收匯的過程中,一般需要采取安全、及時的收匯款方式。
一般情況下,建議使用信用證的收匯原則,否則依次考慮付款交單、承兌交單方式。
本文內容根據(jù)網絡資料整理,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金鑰匙跨境贊同其觀點和立場。
轉載請注明,如有侵權,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