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征稅難點有哪些?
近年來,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出口的發(fā)展促進了國際貿易門檻的降低,使世界上的小微企業(yè)能夠直接參與全球貿易。
跨境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的貿易形式,其迅猛發(fā)展對海關監(jiān)管、統(tǒng)計、征稅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傳統(tǒng)海關監(jiān)管面臨諸多挑戰(zhàn),亟需創(chuàng)新。
那么,在跨境電商中,征稅的難點有哪些呢? 第一,征稅對象難以確定。
跨境電子商務交易信息是電子化的。
在跨境電子商務中,技術指導和服務是通過網絡以獨立合同的形式提供的,這使得征稅對象不夠確定。
與跨境電商網購的保稅進口需要全部報關報檢相比,以“先下單后發(fā)貨”為特點的直購進口方式,需要在進境時通關,但并非全部報關,海關對其進行抽查。
也就是說,在這種模式下,實際貨物有可能與三個清單上的貨物類別不符。
第二,征稅主體很難確定。
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以電子商務平臺代扣代繳的形式征稅。
我國個人稅務信息登記缺失現(xiàn)象十分嚴重。
對個人納稅義務人的交易限額和納稅情況進行監(jiān)管難度很大。
跨境電子商務交易的C2C主體是虛擬的,稅務機關很難核實納稅人的真實信息,尤其是虛擬商品和服務的交易。
第三,具體稅額很難確定。
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表現(xiàn)為單位交易額小、交易訂單量大。
通關采用“清單查驗放行、匯總申報”。
貨物進境時,需要三單比對清關,海關只對其進行抽查。
此外,如此大量的通關訂單和包裹往往集中在幾個商業(yè)促銷期,如11.11、黑色星期五等,海關很難在短時間內確定貨物描述是否真實準確,適用稅率是否適用對于商品分類是否正確。
面臨高額的監(jiān)管和稅收征管成本,實在難以確定稅額。
本文內容根據(jù)網絡資料整理,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金鑰匙跨境贊同其觀點和立場。
轉載請注明,如有侵權,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