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斯本大地震對葡萄牙的影響(歐洲歷史事件分享)
明朝時期,來自萬里之遙的葡萄牙闖進來,最初以支付租金的方式,后來以強行占有的方式,將澳門變成了葡萄牙事實上的殖民地。
我們以現(xiàn)在的眼光看,葡萄牙國土面積不到10萬平方公里,還不及中國浙江省的面積大,是誰給了他勇氣跑到中國來跑馬圈地?梁靜茹嗎?。
其實,在15世紀至16世紀,葡萄牙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強國。
葡萄牙全盛時期,在非洲、亞洲、美洲都擁有大片殖民地,不論在經濟、政治、文化上,都遠遠超越西班牙、英國、荷蘭、法國等其他歐洲國家。
不過,到了17世紀和18世紀,隨著西班牙、英國、荷蘭等國的崛起,葡萄牙實力有所下降,世界強國的地位已經受到了一定威脅,但仍然沒有走上衰敗的道路,直到一場大地震的發(fā)生……。
1755年11月1日早上9時40分,葡萄牙首都里斯本,21萬居民突然感受到驚天動地的強烈震顫。
后來,幸存者對這場大地震描述如下:“城市被無形的重力強烈震顫,建筑物高低錯落的房頂就像麥浪在風中波動。
接著是較強的晃動,許多建筑物的門窗和墻體瀑布一樣墜落到街上,變成掩埋死傷者的墳墓。
”。
一名正在里斯本旅游的英國游客則寫道:“我以為整個城市都要沉到地底下了。
在一些地方躺著車輛,其主人、馬和騎士幾乎全被壓死;這里是母親抱著嬰兒,那里是盛裝的婦女、紳士和工人;有些人的背或腿被壓斷,另一些人被大石頭壓住胸部;有的幾乎完全被埋在廢墟里。
”。
在持續(xù)震蕩了3.5——6分鐘后,整座繁華熱鬧的城市被夷為平地。
事后人們知道,這是一場規(guī)模達到里氏震級9級的大地震。
震中位置為里斯本以西約100公里的大西洋底,地震有感半徑達到了200公里。
大地震產生了更加嚴重的次生災害。
首先是火災。
11 月1 日當天正好是“萬圣節(jié)”,地震發(fā)生時幾千名教徒正在教堂做彌撒,點燃了彌撒爐火。
地震將彌撒爐火掀翻,引發(fā)了火災。
那時候,城市建筑大部分為木質結構,這就使得火災在全城范圍蔓延開來。
許多居民逃過了地震的魔掌,卻葬身于熊熊烈火之中。
其次是海嘯。
這次里斯本地震發(fā)生在大西洋底,引發(fā)了一場浪高達30米的海嘯。
海嘯襲擊了里斯本海岸,洪水涌進城里,造成了洪災,將逃過地震和火災的幸存者帶入大海:“一些人逃到碼頭并乘上了岸邊船只試圖離開,地震之后大約半個小時,一次大規(guī)模的海嘯沖進里斯本。
90分鐘以后,海嘯卷走了他們。
”。
肆虐的海嘯,不但襲擊了里斯本,還讓英國、荷蘭、北非摩洛哥的海岸遭到嚴重損失。
由于地震強度太高,還發(fā)生了明顯的地球自由振蕩。
據(jù)統(tǒng)計,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奪去了9萬條生命,是里斯本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全城大部分建筑被摧毀。
在這之前,里斯本是葡萄牙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還是全國第一大港口。
里斯本大地震席卷了這一切,給葡萄牙經濟帶來無法承受的災難。
受里斯本大地震的沖擊,葡萄牙在經濟、軍事等領域出現(xiàn)了衰敗的跡象。
到18世紀末,葡萄牙已經被英國、法國超越,直至淪為了歐洲二流國家。
如果說里斯本大地震對人類有所貢獻,那就是人們在災后通過調查地震的經過和結果,催生了現(xiàn)代地震學。
同時,歐洲啟蒙運動哲學家和思想家盧梭、康德等人試圖從哲學上來解釋地震的原因,又推動了哲學的發(fā)展。
本文內容根據(jù)網絡資料整理,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金鑰匙跨境贊同其觀點和立場。
轉載請注明,如有侵權,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