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日,拼多多在美國正式打響出海第一qaing——推出跨境電商平臺Temu。
?彼時,亞馬遜為首的本土電商巨頭割據一方,SHEIN、Wish等平臺早已在低級賽道占盡先機。
盡管背靠母公司拼多多這棵大樹,但天時地利人和均未眷顧的Temu,隨大流以低價之姿投入群雄逐鹿的歐美血海,宛如一朵不起眼的浪花。
?如今,Temu從橫空出世到狂飆突進,再至病毒式席卷歐美市場,這朵小小浪花正在海外電商掀起滔天巨浪。
上線一周年,Temu究竟詮釋了怎樣的一個出海故事,未來的篇章又將翻向何方??。
上線一年,Temu的成長速度,用“瘋狂”尚不足以形容。
?去年9月空降美國后,Temu僅用了不到一個月時?間便登頂美國購物APP下載榜首。
手執(zhí)極致低價、社交裂變雙利刃,再加上“超級碗”之夜重金造勢,Temu很快便于海外市場打出聲量。
?在北美市場站穩(wěn)腳跟的Temu至此開啟了瘋狂擴張模式:以英國為起點連開歐洲六國,進軍澳大利亞、拉美等新興市場,回轉亞洲先后攻入日韓及東南亞。
?截至9月份,Temu已在全球40個國家及地區(qū)開拓了站點,覆蓋了歐美、大洋洲、拉美、亞洲,從主流高消費力市場逐步向增量廣闊的新興市場滲透,精心串聯(lián)起一個龐大的海外電商網絡。
?不難看出Temu的擴張策略十分簡單粗暴:靠絕對的性價比優(yōu)勢搶占消費者心智,而后批量復制至更多市場。
??無論是英美、日韓之類消費要求偏高的發(fā)達國家,抑或是文化差異性較大的發(fā)展中市場東南亞及拉美,Temu由始至終貫徹了同一套低價模式,就連平臺風格都主營類目都近似于復制粘貼。
缺乏本土化優(yōu)化,亦沒有針對性變革,看起來頗有些走量不走心。
?但對于初出茅廬的Temu而言,沒有任何花里胡哨的競爭招式,最大的殺手锏便是低價。
電商相爭,根本上還是性價比的比拼,人人皆知低價為王。
但摸著拼多多過河的Temu對耍起低價武功則更為得心應手,是以即便“不走心”,亦能在不同市場迅速站穩(wěn)腳跟。
?這從其驚人的市場滲透率上升速度便可窺見一斑。
根據SensorTower發(fā)布的《2023年Q2全球移動應用下載報告》,Temu首次擠進全球下載量最高的十大應用排名,安裝量從2023年第一季度的3100萬次猛增至2023年第二季度的7400萬次,同比暴漲一倍多。
??在美國,Temu應用下載榜榜首,其中Q2在美下載量達到3000萬次,連續(xù)第二個季度排在第一名,并遙遙領先于第二名的Max。
?Statista的最新統(tǒng)計數(shù)據顯示,目前Temu在美用戶數(shù)量已經突破了1億大關。
而擁有火箭般增長速度的同時,難能可貴的是Temu同時保持著極強的用戶粘性。
?在Temu狂飆突進之際,亞馬遜卻稍顯頹勢。
移動分析公司GWS發(fā)現(xiàn),今年4月至7月期間,亞馬遜的美國用戶數(shù)量急劇下降,從5400萬日活降至4600萬日活。
相比之下Temu自今年年初以來每日新增用戶近1000萬,在使用率方面與沃爾瑪并駕齊驅。
?而在應用程序上花費的時間方面Temu也占據主導地位。
數(shù)據顯示,美國消費者在Temu平臺上平均花費 20?分鐘,而亞馬遜為12分鐘。
?一定程度上而言,勢頭強勁的Temu靠低價撕開了美國市場缺口,蠶食了一小部分屬于亞馬遜的空間。
?而下載量及用戶數(shù)的迅猛攀升,也反饋在了GMV上。
根據調研機構YipitData披露的數(shù)據,Temu 5月GMV達6.35億美元。
?此外Temu 曾對外公布,在進軍美國市場一周年之前,至少有一天日GMV超越SHEIN。
不過這目標已提前四個月完成——彭博社對美國數(shù)十億信用卡和借記卡交易進行分析之后,得出的報告顯示,5月份Temu在美國的銷售額比SHEIN高出20%。
?從在競爭激烈的北美橫空出世到瘋狂擴張至40個市場,從初出茅廬到飛速成長為全球性的電商平臺,Temu僅用了一年。
?。
?在Temu在海外市場狂飆的這一年內,外界對其褒貶不一,而平臺商家更是愛恨交織纏繞心頭。
?一方面,Temu固然為跨境商家?guī)砹烁鼜V泛的想象空間。
?全托管模式下,平臺全權承包運營、物流履約、售后服務等復雜環(huán)節(jié),而賣家也可以安心做一個“甩手掌柜”。
這對于擁有供應鏈優(yōu)勢但是缺乏外貿經驗的工廠,亦或是精于產品到不善運營的賣家而言,無疑解放了更多產品細致打磨的空間。
?“其他平臺要不就是有語言門檻,要不就是有運營技巧的門檻,再或者是運輸?shù)拈T檻。
但Temu只需要一個谷歌翻譯,唯一的要求便是你會1688網購。
”有賣家對于Temu的低門檻化做出了如上評價。
?而最重要的是Temu提供了更多的“暴富”可能性。
上線僅一年,現(xiàn)階段的Temu尚處于發(fā)展高速期以及銷售紅利期。
消費降級的大環(huán)境下,消費者對于價格的敏感日益增長,紛紛追求極致的性價比。
而隨著Temu的持續(xù)擴張,其低價效應正不斷滲透全球消費者的心智。
?平臺流量飛速攀升,也就意味著銷售機遇的大量涌現(xiàn)。
為此,Temu從來不乏從0開始,并在短時間內實現(xiàn)從0到1到100飛躍的賣家。
?但另一方面,Temu也使得本就殘酷的行業(yè)生態(tài)進一步加速。
?“Temu我們現(xiàn)在的訂單已經超過1500單,但是越來越有一個感覺就是,Temu最后是一個殘酷的商業(yè)游戲。
”?有賣家發(fā)出靈魂拷問:日出500單,為什么我的Temu不賺錢???事實上很多的Temu賣家的感受皆是如此,銷量穩(wěn)步提升,業(yè)績規(guī)模不斷擴大,但屬于自己的那部分利潤空間卻在悄然消失。
??Temu遵循的游戲邏輯與亞馬遜不同。
同一類目,亞馬遜流量最大的產品是市場自然選擇的結果,不受用戶喜歡,哪怕耗費再多廣告費也只是空有點擊沒有轉化。
?而Temu的頭部產品則是平臺統(tǒng)一調控的結果。
所以賣家競爭報價,而平臺按照市場端流量分配,從中篩選產品。
而最終脫穎而出的頭部產品必然是在供應鏈端價格殺得最厲害,款式最多且產量最大的。
?因此Temu體系下,是一個不斷淘汰缺乏供應鏈優(yōu)勢的底層商家,最終提純出生產銷售規(guī)?;?/p>
產品成本極致化的尖端賣家的過程。
?有賣家認為:“小賣家最后的生存空間就是月銷幾百、幾千件的產品,因為大廠家一個月流水線量達不到1w件就會虧本,那么留下來的一些小廠家和工貿一體型商家,最后的商業(yè)形態(tài)就是正態(tài)分布曲線,銷量最大的肯定是實力最強的廠家,銷量小一點的就是有產品研發(fā)能力的小廠家。
”?如果說亞馬遜是由市場自然淘汰,那么Temu便是人工智能篩選,宛如價格絞肉機。
正如亞馬遜的市場機器用三年將藍牙耳機市場變成了血海,而Temu主需要向各個廠家發(fā)出邀請三天便可加速這一進程。
?“Temu是一個看似每個普通人的機會,實際冥冥之中已經寫好了劇本,最后能夠留下的是絕對實力夠的商家和絕頂聰明的小賣家,其他財力不夠,反應遲鈍的小賣家,都是Temu滾滾車輪下的炮灰。
”?。
?雖然Temu面世至今才不過走過一年,但這短短一年內卻走完了許多電商平臺十多年的進程。
無論是規(guī)模增長、市場擴張還是平臺生態(tài)演變,都仿佛按下了加速鍵。
?對于Temu的未來,業(yè)內褒貶不一。
有人認為其勢必將沖擊現(xiàn)有電商格局,對亞馬遜造成威脅。
從采取病毒式營銷在短時間內搶奪客戶,到以工廠價持續(xù)極限低價直供,留住客戶,再通過極兔物流大幅降低物流成本,Temu似乎靠這三板斧煉就了足以同亞馬遜抗衡的閃電式垂直打擊能力。
?但Temu也存在不少弱點,眾多低價電商平臺的前車之鑒下,靠低價暴力打法起勢的Temu,也難免被冠上“曇花一現(xiàn)”的質疑頭銜。
?眼下Temu仍在狂奔,但隨著擴張市場越來越多,步子顯然逐漸邁得沒那么大了。
?此前據外媒報道,Temu為打入美國市場而投入大量資金,每筆訂單平均損失30美元。
截至2023年2月,Temu日均銷量約達20萬單,按這一數(shù)據計算,Temu整年虧損將達到約21.9億美元。
??不僅如此,Temu還計劃今年在美國投入14億美元用于營銷活動,明年投入則進一步增加至43 億美元。
?物流、補貼、營銷等多重成本疊加下,盈利能力始終高懸于Temu頭頂?shù)囊话牙麆Α?/p>
因此在當前的高速擴張階段過后,下一個發(fā)展期到來之前,Temu亟需調整舵向。
?就Temu近期的動向而言,戰(zhàn)略調整實際上已在進行時。
據不少賣家反饋,Temu平臺上的商品開始漲價了。
“有一款產品原本單價是5.78美元,突然翻倍增長到13.39美元。
”而這并非偶然現(xiàn)象,不少熱門類目的產品都明顯出現(xiàn)了調價趨勢,包括大量優(yōu)惠折扣也“離奇消失”。
?然而盡管商品前臺價格上調,但Temu對賣家的壓價力度并未放松。
其直接結果便是,許多爆款產品因突發(fā)漲價而銷量暴跌,賣家依然承擔盈利高壓,但Temu卻從中擠出一定的利潤空間了。
?但當價格這一優(yōu)勢逐漸減弱,也勢必將影響Temu對消費者的吸引力。
現(xiàn)階段的Temu除了低價外,還缺乏真正的殺器。
?Temu的另一大值得關注的動作便是向美國本土賣家開放入駐。
今年5月,Temu傳出將啟動海外倉計劃,在美國東、西部各建一個海外倉作為招募本土賣家的必要基礎。
?盡管具體時間尚未公布,但從建海外倉、招募本土賣家這一系列動作來看,一定程度上表明其在美國與亞馬遜等本土電商競爭的決心。
在配送時效上,Temu和本土巨頭上存在較大鴻溝,為此加強本土化物流建設,是Temu長久發(fā)展必須選擇的路。
?而與此同時,這也釋放出Temu未來發(fā)展的一大訊號。
一方面,Temu希望通過推進本土化,吸引更多品牌商家入駐,最終突破下沉市場的桎梏。
?就好比其母公司拼多多走過的路徑:最初通過低價打開市場時,被貼上了劣質低價的標簽,而后通過百億補貼和招募品牌商家,成功打入中產階級消費群體。
?另一方面,Temu招募本土賣家或許也是在為其轉向亞馬遜型傳統(tǒng)第三方電商平臺做鋪墊。
目前Temu以全托管模式為載體,比起電商平臺本質上更像是一個沒有自營工廠的超級大賣家。
?正如和其同賽道的SHEIN,以快時尚自有品牌出身,同樣擁有全托管模式,如今正轉型第三方平臺,以此尋求第二增長曲線。
?因此可以大膽預測的是,在下一個周年,Temu或許也將走上轉型的道路。
原文始發(fā)于微信公眾號(AMZ123跨境電商):日銷500單不賺錢,Temu賣家用三天走完亞馬遜三年|深度。
本文內容根據網絡資料整理,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金鑰匙跨境贊同其觀點和立場。
轉載請注明,如有侵權,聯(lián)系刪除。

Temu在短短一年時間內從初出茅廬到狂飆突進,成為歐美市場電商界的一匹黑馬,它依靠極致低價策略迅速占領市場,通過社交裂變和全托管模式簡化運營,吸引了大量商家入駐,盡管面臨價格戰(zhàn)、利潤壓縮等問題,但憑借低價優(yōu)勢和病毒式營銷,Temu在美國市場取得了顯著成績,其擴張速度放緩和盈利能力下降也引發(fā)了對其未來發(fā)展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