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妝跨境平臺:剛剛 這家美妝跨境電商登陸紐交所
北京時間5月7日晚,洋蔥集團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式敲鐘上市,股票代碼“OG”,“美股美妝跨境電商第一股”由此誕生。
截至發(fā)稿,洋蔥總市值達到6.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3.28億元),每股發(fā)行價為7.25美元。
2015年成立至今,洋蔥集團連續(xù)多年發(fā)展增速超過100%。
其中,美妝類目GMV超16億元,與愛茉莉太平洋集團、歐洲輕醫(yī)美品牌DERMADIVA、日本高端護膚品牌MOOKLOOK等多個美妝品牌達成深度合作關系。
根據招股書,“按照2019年的總收入計,洋蔥集團是中國第十大生活品牌平臺,也是中國唯一一家具有融合開發(fā)、營銷和分銷品牌功能的一站式平臺的生活品牌平臺。
”公開資料顯示,成立至今,洋蔥集團連續(xù)多年發(fā)展增速超過100%,并相繼獲得包括國泰君安力鼎投資、險峰資本、亦聯資本、亞洲軟銀賽富基金等一線資本的4輪融資,總金額超5億。
01美妝引領增長,GMV超16億元近年來跨境電商平臺幾乎都迎來了飛速發(fā)展。
同比“中國跨境電商第一股”蘭亭集勢、國內知名跨境電商平臺55海淘來看,洋蔥集團近年在營收和凈利上都處于領先地位。
公開信息顯示,2018-2020年,洋蔥實現營收分別為18.052億元、28.070億元、38.107億元。
期間,其凈利潤分別為-9480萬元、1.028億元、2.080億元,實現較快增長。
與之相對應的是,洋蔥集團GMV也在飛速增長。
2018年至2020年,GMV分別為24.5億元、38.4億元、44.3億元。
招股書顯示,洋蔥集團的大部分銷售額來自自營電子商務平臺O’Mall。
同一期間,O’Mall銷售產品產生的GMV分別為20.7億元、35.3億元、40.2億元。
可見,近兩年O’Mall作為洋蔥集團的重要業(yè)務板塊,承擔了集團90%左右的GMV。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2019年和2020年,O’MALL美容及個人護理產品銷售產生的GMV分別約為8.61億元、15.19億元、16.04億元。
可以說,美妝類目已經成為洋蔥業(yè)績增長的重要支撐點。
2020年7月,洋蔥集團與愛茉莉太平洋集團正式達成戰(zhàn)略合作,成為中國首家拿下愛茉莉全線品牌授權的跨境電商平臺。
愛茉莉太平洋也成為了去年繼歐洲輕醫(yī)美品牌DERMADIVA、日本高端護膚品牌MOOKLOOK、美國銷量連續(xù)10年NO.1的美學美容品牌Obagi之后,又一入駐洋蔥集團的優(yōu)質品牌。
而洋蔥集團在美妝類目的發(fā)展也迎合了當下的趨勢。
《2021年中國跨境電商發(fā)展報告》顯示,2020年間美妝是表現較為突出的海外賽道,由于美妝等品類產品本來在購物頻率、物流、客單價等要素上,與跨境電商的運營需求比較契合,因而具備長期的增量空間。
02一季度業(yè)績下滑募資用于發(fā)展自有品牌在最近更新的招股書中,洋蔥集團還補充披露了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末的部分經營數據。
根據招股書,2021年第一季度,洋蔥集團的總GMV為7.309億元,同比比2020年同期的9.426億元減少22.46%。
其中,洋蔥集團旗下電商平臺O'Mall在2021年第一季度的總GMV為6.666億元,同比2020年同期的8.165億元減少18.4%。
這也意味著,2021年一季度,洋蔥集團的業(yè)績水平出現了大幅下滑的情況。
在此之前,洋蔥集團也曾在公告稱,預計其2021年第一季度的凈利潤將在800萬元至1300萬元之間,而2020年同期約為4000萬元,同比下降80%至67.5%。
業(yè)內人士推測分析,下滑或許與海外疫情的持續(xù)影響有關。
招股書指出,洋蔥集團上市后,預計將獲得約100萬美元的預計凈收益。
公司計劃將本次發(fā)行的凈收入中,約50%用于發(fā)展自有品牌和品牌合作伙伴;約20%用于擴大和多樣化營銷和分銷渠道;約15%用于提高公司的技術能力;約15%用于營運資本和其他一般公司用途,包括潛在的戰(zhàn)略投資和收購。
公開資料顯示,洋蔥集團于2018年才開始發(fā)展自有品牌業(yè)務,但到2020年,自有品牌產品在O’Mall上的交易額已達到了5090萬元人民幣。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洋蔥集團平臺上擁有4001個品牌,包括有86個與公司直接合作的品牌伙伴和21個自有品牌。
其中,與86家品牌合作伙伴合作,累計sku超過19500,覆蓋美容產品、母嬰產品、女裝配飾、個人護理、食品飲料、家居用品等。
本文內容根據網絡資料整理,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金鑰匙跨境贊同其觀點和立場。
轉載請注明,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洋蔥集團在2021年第一季度的業(yè)績下滑,其原因可能與海外疫情持續(xù)影響有關,公司計劃將本次發(fā)行的凈收入中,約50%用于發(fā)展自有品牌和品牌合作伙伴;約20%用于擴大和多樣化營銷和分銷渠道;約15%用于提高公司的技術能力;約15%用于營運資本和其他一般公司用途,包括潛在的戰(zhàn)略投資和收購。